这利润前清朝廷看得到,寻常百姓也不是傻子,自然也看得到。??是以,民间私自酿酒的并不在少数。如这本杂记中所记载,乡镇中“烧锅者已二千余家。每户于二更时起火,至日出而息,可烧米五石有奇,合计日耗米万石。纵非日日举火,然以一岁计之,所烧奚啻百万。”
富豪之家“乘丰收价贱之时,在于码头集镇,广收麦石,开坊造曲,每商自数十万以至百余万块不等,车载船装,贩运他省。”
当然,这酒酿是酿了,但是因为不合法度,所以被查禁的风险也高。
明京左近,天子脚下,对于黎民来说,属于盛世之中最太平的一块儿地方。不但赋税相对合理,而且,商贾云集,实在是华夏顶尖的富豪之地。这种地方对于酒的消费数量自然不会太少。
而酒这种东西,是有地域局限性的。特别是一些低端的酒类,比如说后世的啤酒之类。长途运输会增加许多成本。所以,许多酒厂对外竞争的策略就是收购对方的酒厂,或者自己建酒厂,而不是千里迢迢的把自家产的啤酒运出去。
在华夏古代运输极为不达的时候,这种地域性就显得越鲜明。不过,这种地域性,却不是后世市场饱和后的竞争,而是消费者的饥不择食。在明京,不但官营的酒卖的很贵,就连外地的酒类运到明京,便会身价大增,卖出高价。明京附近的商人,见这丰厚的利润,又怎会甘心这触手可及的利润从眼前溜走。纵然违背一些法令,也算不得什么了!
是以,明京旁边便出现了许多小的酿酒作坊。
着穷酸秀才的笔记中,记载的就是这么一个小的酿酒作坊。这酿酒作坊是由明京郊区的一个富户经营。雇了十几个工人,日夜不休的酿酒。酿好的酒,虽然并不算是顶级的质地,但也胜在物美价廉。在明京的销路很是不错。
只不过,这富户却不知道收敛,手里有了钱以后,便张扬了起来。仗着自己有点靠山,便横行霸道。
可是,在明京这种地方,只要是在这经营了几代人的老明京,谁家没有个皇亲国戚。即便是在后世,街上随便蹦出来一个大爷,都有可能认识不少高官。
这富户在明京市郊横行了一阵子,觉得自己的王霸之气已然十足,于是便在明京城里横了一下。却不料,这一来得罪了一帮整天闲着没事干吃皇粮的八旗子弟。
这些人爵位传了几代后,有的家里没落了,有的后辈却还有些出息。聚在一起,也是不小的势力。只是,八旗子弟这几个字,在后世也不算是褒义词。这些人整日里玩蛐蛐、玩蝈蝈、遛鸟、逗狗,什么好玩玩什么。